「AI 孙燕姿」影音平台唱过的作品,几乎比孙燕姿本人作品更多。有人认为 AI 模仿孙燕姿维妙维肖,也有人认为 AI 侵害歌手权益。
谈到用AI模仿或转换声音,几乎脱不了负面观感。但对实况主、Vtuber(虚拟网红)来说,用AI转换声音,不只让他们从众多创作者脱颖而出,也是区隔线上人格与真实生活的方式。
Voice.ai就是主打即时转换声音的AI公司,提供超过5万种声音,甚至用户可自行凑出理想声音,从2016年至今,Voice.ai累积近50万名用户,受许多实况主、Vtuber及内容创作者爱用,且七成都是男性用户。
今年6月Voice.ai还获得Mucker Capital及M13新一轮投资,期待将声音科技与其他领域结合,创造新可能。
打造语音助理Alexa前身,Voice.ai创办人看好声音转换潜力
Voice.ai之所以会受期待成为语音转换革命者,与创办人Heath Ahrens息息相关。
▲ Heath Ahrens。(Source:Heath Ahrens)
Heath Ahrens在AI及声音转换领域深耕超过15年,参与过多项语音产品及研发,包括2007年世界首个文字转语音平台iSpeech,以及以iSpeech基础改良,2012年推出视为亚马逊语音助理Alexa前身的iSpeech Home。
除了系统研发,他也陆续推出超过50个以声音为核心的手机应用程式。秉持着想让AI技术民主化的决心,他决定从熟悉的语音科技领域创业,2016年创立Voice.ai,希望透过AI协助,让使用者找到自己的声音、建立自主声音认同。
Voice.ai协助跨性别族群找到自己的声音
提到语音转换服务,总会想到市面常见的变声器。但不同於变声器只能使用系统预设的固定声音范本,Voice.ai除了有内建声音库供使用者选择,也开放使用者上传想要的音讯,自行拼凑、创造理想的声音。
透过社群合力扩大声音资料库,Voice.ai开放至今有超过5万种声音供用户使用,范本含名人、卡通人物、政治人物等,Discord频道也突破10万人。
▲ Voice.ai开放至今有超过5万种声音供使用,含名人、卡通人物、政治人物等。
巨量声音资料库使Voice.ai推出後深受实况主、Vtuber及内容创作者推崇,透过直觉简单介面,使用者可无痛使用语音转换服务,找到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符合线上人格的声音,并与Zoom、Discord、〈当个创世神〉等知名平台合作,让使用者不需经重重步骤,就可透过Voice.ai轻松改变声音。
▲ Voice.ai可串连Discord等多平台。(Source:Voice.ai)
《TechCrunch》报导,Voice.ai使用者近七成为男性,除了男性使用者,跨性别族群也是Voice.ai重要使用者,语音转换服务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并探索声音认同。
Voice.ai语音转换服务目前免费,使用者可上官网选择自己电脑系统版本下载软体,也有付费方案,提供更高品质声音效果。
Voice.ai如何避免道德争议?
当许多企业看到语音转换领域的未来发展性,Voice.ai 6月收到600万美元投资,投资者有台湾企业家许惟量创办的Mucker Capital和M13。
Mucker Capital主导新创投资的Omar Hamoui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愿意投资Voice.ai,是欣赏将过去专属大型公司的AI应用服务,透过简单易懂的介面介绍给民众使用,也看好他们未来达成AI技术民主化愿景。
Voice.ai表示,日後将扩展招募科技人才,让声音转变使用情境不再限於日常对话,而延伸至唱歌等娱乐导向。随着使用者相互推荐,伺服器用量逐渐拉警报,Voice.ai表示也会将部分募资用於扩展处理量能,并继续最佳化使用者体验。
除了系统处理负荷量受挑战,如Deepfake技术推出时引起伦理问题,该如何避免冒用造假成AI应用难解之谜,不过提供类似功能的Voice.ai却不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