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vpn中国官网

【手机比较】华为 P60 Pro 与 华为 Mate 50 Pro:优点和缺点

华为 P60 Pro 和华为 Mate 50 Pro 是华为公司的两款旗舰手机。这两款手机都拥有出色的性能和摄影功能,但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这两款手机的屏幕与显示、效能和摄影功能,以及总结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项目华为 P60 Pro华为 Mate 50 Pro网路技术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发布日期2023年3月23日2022年9月6日状态可用。2023年3月31日发布可用。2022年9月28日发布尺寸161 x 74.5 x 8.3毫米(6.34 x 2.93 x 0.33英寸)162.1 x 75.5 …

openvpn中国官网

RG405M & Miyoo mini plus 不要买!还有更好的选择 Feat. RG505 RG35XX

复古掌机 每月出新机 要怎麽买才对 多评估前後代差异!
钱要花在刀口上 机器要有实用性 希望以上分享可以帮助到各位。

四台机器 厂商都有 可依自行需求评估
LEO也顺势跟厂商争取优惠折扣 详见如下
更多掌机讨论欢迎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rp9NqtZU3JCvmtNHB-uv5GTEQDLnCJOq0nYBCA

厂商社群:
https://line.me/ti/g2/K8cR85K_j6eeJ6HS8Z2YRTwaX9xDDgbdjyKy2A

影片开箱:

————————————————————————————————————
RG505 For 狮心疯观众优惠
优惠码: SUNL50518
购买连结: https://shopee.tw/product/43531206/13997716488/
————————————————————————————————————
RG405M For 狮心疯观众优惠
优惠码: SUNL40518
购买连结: https://shopee.tw/product/43531206/18478629961/
————————————————————————————————————
RG35XX For 狮心疯观众优惠
优惠码: SUNL35X18
购买连结:https://shopee.tw/product/43531206/23829597548/…

openvpn中国官网

用紫外灯做家庭消毒的注意事项

用紫外灯做消毒,算是最近防疫周边小物中一个比较红的项目,所以小二稍微来说一下个人的理解与想法:

紫外灯能进行环境杀菌消毒?毫无疑问

最简单的佐证就是医疗院所本身就普遍使用紫外灯在病房针对空气与表面消毒清洁,其杀菌原理小二就不用多说,但要提醒的是影响效率的有四大因素:

照射强度:

单位通常为uw/cm^2,意思是指【单位面积接受到的能量强度】,原则上越近距离、使用的灯源功耗越高,这个数值就会越高,那要多少才有效呢?根据看过的资讯,低於40uw/cm^2的杀菌效果就难以期待,一般建议要到70或100以上才更有机会短时间完成杀菌

所以如果你要买这类产品,记得先问他的照射强度(例如1m处,120uw/cm^2)

照射时间:

即使照射强度足够,如果只是一闪而逝也很难达到杀灭,所以必须同时考量到时间与能量,而两者乘积就会是照射剂量(uw-sec/cm^2)

如果你的目标是在30分钟左右完成消毒的话,以实验室灭菌做法来说,紫外线需求为平均 1.5W/m^3,意思就是假设是5坪的房间,约需要准备70W,差不多是两只4尺的36W灯管,照上半小时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这也是小二对一般清净机中内建紫外灯的都没抱啥特别期待,无他,因为除了内建的紫外灯管通常功率才1-3W过小外,空气通过的流速也相当快,导致根本无法累积足够的照射剂量

目标对於紫外光的照射剂量耐受度:

细菌类的通常比较低,但病毒类,以过往对於SARS的研究来说,有一说是需要以90uw/cm^2的照射强度连续照射30分钟以上才能杀灭,虽然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没有看到,但多少可以以此做为照射时间安排的参考

环境温湿度:

基本上在潮湿、低温的环境下,对於紫外光发挥会比较不利,在台湾温度通常不是问题,主要有可能影响的比较是湿度,所以使用前除湿一下是有必要的

紫外灯选购须知

除了功率要买够之外,买紫外灯只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只挑知名品牌,因为一般人不太可能会有相关的测量设备,所以你买的灯管的照射强度、寿命等资讯是否如实,基本上只能相信品牌

紫外灯家庭使用须知

紫外灯属於那种如果不当使用,可能不用还比较健康的产品,所以小二提醒各位要使用的客倌几件事:

人宠在时不要使用

紫外光能杀菌也能杀你,使用时务必要人宠回避,最好是选择有定时/延时的开关功能,或是人体侦测功能,避免人眼看到或是皮肤暴露

不要只开一下下

就算照射功率高,照射时间太短一样无法累积足够的剂量,建议除了功率要买够之外,单次使用也以30分钟为单位为佳

空间不要太挤或太乱

紫外光是极容易被阻挡的,隔着一张布就差很多了,所以为了确保该消毒的地方都能够充分接受紫外光照射,空间一定要整理到很乾净,东西也是越少越好

另外紫外光照射对於木头/ABS等都是有影响的,这点在使用前也要先考虑好喔

不要自己判断寿命

对於一般日光灯、LED灯等,常常判断是基於光衰,也就是用亮度够不够来判断是否要更换,但这点对於紫外灯管来说不太成立,一来是你不能直视灯光(XD)、此外这个判断对於照射功率的衰退来说也是失准的,所以请记好厂商建议使用寿命,并确实按此更换

使用前後要擦乾净

前面才提过,紫外光是很容易被阻挡的光,所以以灯管来说,如果上面附着有灰尘微粒,对於照射就会产生影响,使用前後要记得擦乾净

可以搭配光触媒乳胶漆/喷雾

既然都用了紫外光,小二认为就也不妨搭配光触媒的产品使用,虽然这个组合放在空气清净机里面时,个人不是非常看重,但放在全室内,对於分解室内有机气体等应仍是有相当帮助

以上简单整理一下,希望对大家在使用上有所帮助罗…

openvpn中国官网

2020年都快过完了,无线吸尘器还在只看吸力吗?

如果用时间来分的话,近年的无线吸尘器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区间

Dyson的DC35到V6这段可以说是时代分水岭,在这之前的无线吸尘器都偏向简单的补充打扫,吸力不够之余续航也是不怎麽出色,所以虽然没有电线很方便,但旧的有线机种还是家庭常见的打扫主力,如果在那个年代说要买吸尘器,常常是指这种类型的吸尘器

而说到买无线吸尘器,大概想到的都是指伊莱克斯的完美管家,轻盈好用2-in-1,但吸力大概不会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

直到Dyson把无线产品的吸力做到不输给有线吸尘器,且续航显着提升之後,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想要买无线吸尘器,所以就开启了对Dyson的大致敬时代,但这段时间市面产品相当参差不齐,外型像但是吸力很差、尘气分离跟渣一样的太多太多,所以看吸力选机器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可以马上淘汰一堆只会抄的拉基产品,而吸力好的高端产品基本上其他方面也不错

一直到了近两年,随着中国那边80,000 rpm以上的马达开始普及,平价机种的吸力开始逐渐跟上,现在你看到的产品又都随便都是12K、15KPa起跳,但这就足以当作选购无线吸尘器的依据了吗?以下是小二个人的看法吸力不完全等於清洁效果同样的两台机器,更高的吸力等同於从弱速开到强速,清洁效果一定会提高,但是不同机器间就不完全如此,吸头的设计其实影响很大,最简单的理解就是

Dyson开弱速就可以清乾净的脏污,白牌机种可能开到中速都清不乾净

如果要用更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就像伊莱克斯的PureQ9,在开强速下对於砖面的清洁效果

跟Q9P单纯换个吸头打扫效果就差这麽多

现在买吸尘器,应该考虑的项目

以小二自己来说,如果要选购一台无线吸尘器拿来当作家中清扫主力,我会考量的是这两个地方

中、弱速下的清扫效果

就跟清净机一样,没人想开着强速用,重点是在中低速下的音量与效能,如果吸尘器能在弱速下保持良好的清扫效果,那不只用的人比较舒服,40分钟起跳的电量也让续航不再是问题

让人愿意更常使用

不管哪种家电要说是雷,第一名如果是用了还是没帮助的话,第二名就是买了但是不想用,而一台无线吸尘器要让人愿意使用,除了吸乾净这个基本之外还需要有这两点:

  1. 能在更多情境下派上用场
    这是吸尘器的正攻法,只吸地板不够我就加吸床铺,加吸床铺不够我就兼当车用清洁,反正只要送更多配件,就会让人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用上每一个配件,而忍不住往家里买上一台
  2. 轻盈顺手限制少
    很多人吸尘器买了积灰尘不是因为机器吸不乾净,而是因为机器难用,不管是太重用起来手酸、无法随手站立放着转去做其他事等等,都会让人觉得还是再懒一下好了

 在这两个条件下,目前来说如果不特别考量价格,我大概会选的就是伊莱克斯的PureQ9P以及LG的A9K

伊莱克斯PureQ9P:目前轻盈顺手程度最高的无线吸尘器 – 实测文

原本的Q9虽然使用的滑顺轻松程度是首屈一指,但是清洁表现并不算特别出色,所以小二在推荐的时候比较少优先考虑到这台,但是改版出的新吸头有相当明显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家里没有铺地毯,以一般硬地或砖面为主的话,这台算是可以轻松胜任的一台

LG A9K:目前功能最多的无线吸尘器 – 实测文

LG的吸尘器配件一向是送好送满,开创的湿拖吸头在最新的A9K上,也可以做到单独启动纯拖/同时吸拖的切换,虽然需要切成纯拖才能拿来吸水,且单次拖过也还比不上拖地机或是人工(毕竟不会特地用力下压),但整体来说这个吸头已经把机器的实用度往上增加相当多,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创新,而A9K也还在一些其他地方有所进步,除了价钱有点过贵以外,也真的没什麽好挑剔的了…

openvpn中国官网

车用清净机开箱实测PART 11 : 海帕斯空气瓶子

本次实测的是台湾本土品牌海帕斯的空气瓶子,之前小二访第一集在谈滤网的时候就是邀请海帕斯的专家分享,基本上这家厂商本身主力是在滤网上,所以延伸到车用清净机也算是合情合理,空气瓶子的基本规格如下:

话不多说,庐山真面目在此!是以车用来说非常经典的杯型造型,这种造型的机器因为本身体型较小(相对於小二之前测过较高CADR的机种均小上数倍),在车内占据空间也不大,所以一直以来都算是受欢迎的类型

所以很自然的,中央的杯座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或是吊挂在车内其他地方,但一样要提醒就是注意行车安全

从侧面看可以看到,机器本身是从两侧进气

机器在正上方出风,不过是往四周环型的散发而非向上,控制的方式也相当单纯,触控直接调整开关与三段风速切换,而机器过电後会自动启动并以强速运行

海帕斯的结构也算单纯,一个复合式滤网(非夹碳布),出风的位置则有再安置负离子发生器

杯型车用清净机的滤网通常受限於机器本身体积很有限,所以必然比不上大台的车用机种,不过海帕斯的滤网小二有两点想要特别点出

1.海帕斯的滤网是有报告的,这点算是难能可贵,一般不要说车用清净机了,家用机种的厂商都未必会主动提供这个报告,所以基本上可以确认海帕斯所使用的滤网没有问题,也别小看这件事,有些白牌的车用清净机,滤网用的是真的假的还得打个问号呢!XD

2.海帕斯不是用夹碳布而是颗粒活性碳,在车用的环境中,清净机是可能好几天不开机的,一般夹碳布可能会因此而产生酸味或发霉(具体机率看使用的习惯与车内湿度),而很多车用清净机因为空间有限,为追求对於固体微粒的处理效果就直接使用夹碳布以兼顾对气味的处理能力,这是妥协下的无可厚非也没什麽问题,但对於愿意坚持使用独立活性碳的厂商,小二还是欣赏的

运转音量:

车内免不了有一些基本音量(运转声、外面行车声、车内电台声等),所以对於机器的音量表现较为宽容,但当然还是不能太夸张,在未发动下测得驾驶位的音量约为48dB

机器的强速约56dB,有一些音量,不过在车子上个人是可以接受的,另外机器运转会隔一段时间听到比较明显的负离子搭搭声XD

 

一、测试方法

首先先跟各位客倌说明一下这系列的测试方法,之後各篇实测文都会以这样子的方式来做,首先先让各位参考一下东西的摆放位置,当然小二使用的不是照片的这台车XD,而是小二嫂的爱驾A4
(示意图的来源:http://m.372109999.com/read/4094112054/)

二、污染自然沉降的速率

因为这次的空间很小(一般房车车内空间大概也就3m^3,大概是居家1坪出头的程度),污染产生的方式也是新的做法,所以小二有些担心污染本身可能自然沉降就很显着了,故先测几次什麽事都不做,等污染自然下降,而从影片可以看到,至少在初期的几分钟内都不存在自然沉降,或是极少量的沉降。

三、测试结果

对於车用清净机的测试都会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单开机器(如果您的车上没有冷气滤网就请参考这项)与配合冷气,单开机器状况下,海帕斯空气瓶子的下降状况如下:

逐分钟的纪录如下,可以发现杯型清净机的效果确实与前面所测过较大台的清净机落差较大,在没有冷气滤网帮忙,独立面对高污染环境时处理速度是来不及的,比起非滤网式的机器稍好一些

分钟污染浓度
0290
1201
2203
3217
4210
5199
15110
2089
25
openvpn中国官网

台灯开箱实测PART3 : Sylvania Inspire 灵感灯

喜万年过往与Osram(顶级的光源制造商)算是同个集团的队友,之後被并购後一度离开台湾又重返,也算是照明中较为知名的品牌了,本次实测的是目前在台湾,其台灯品类主打的灵感灯Inspire,

从照片就可以看到是属於双臂式的台灯,这让灵感灯在调整上有着相当大的弹性

可以拉高到70cm处的使用

也能够压低到30公分左右的位置,达到最多40cm的弹性使用,一般来说阅读或使用电脑时会保持在约40-45cm的作业高度,这台自然是完全足够的,也提醒为了避免眩光,台灯尽量不要过度高於视线,以免抬头时直视喔

台灯本身的控制是透过灯头位置侧边的按钮操控,可以切换4段亮度与4段色温共计16种组合

翻过来看则可以看到灯头接近按钮处有短距的侦测,可以提供另一种控制的方式,而灯本身可以看到并不会直视灯珠,而是一整片的发光面板,较为柔和,即使直视也不至於过於刺眼(当然还是要尽量避免直视)

发光面长度达到32cm,算是满长的,这角度也可以看到即使不小心直视了灯光,也并不会过於刺眼

光线品质

对於光线品质小二关注的重点有几个:安全性方面会注意频率与频闪深度,光线品质上还会关注演色水准(含CQS 15色)与色温上下限,如果该台灯有多种色温可调,则针对最高色温与最低色温个别量测

使用的设备则为群耀的手持式分光光谱计,测试环境非暗室,但室内自然照度仅50 lux

首先白光模式下可以看到喜万年灵感灯的光线品质相当不错

 

黄光模式下可以看到喜万年灵感灯的光线品质同样有保持住

而光线品质的另一个重点则在於照度是否足够且均匀,对此小二同时参酌中国的GB/T 9437-2016读写台灯作业规范与台湾的CNS 16048对於照度的标准设定:

上面的意义在於在台灯的照明范围内,是否都能保持足够的照明量,喜万年的这台灵感灯在正下方测得照度约1400 lux

而在50cm范围内的照度分别为

摆放的略偏左一点,但预估整体应在130 lux左右,差不多是A级水准

在30cm范围内的照度分别为

预估整体应在500 lux左右,AA级水准,内外圈约1:4

黄光模式下50cm处则为100lux左右,各点为:

30cm处平均照度约400lux,各点则为:

使用体验

以一般书房搭配桌电萤幕使用来看,灵感灯可以直接从萤幕後方伸出来提供照明,这点归功於双臂式的台灯设计,而正前方的桌面光线投射也相当完整

即使不开室内灯(坏示范,请要记得开)桌面也可以保持明亮,主要工作范围内肉眼看不出来明显的照度落差

另外写字时也不会产生无谓的影子影响

实测小结:

简单整理一下喜万年灵感灯的实测资讯如下:

从灵感灯就可以看到,对於LED的偏见包含演色不好、蓝光频闪危害等等的印象,在喜万年这台灵感灯上面都是完全不存在的,近年的LED产品绝对都是可以做到高演色性又相当安全

而这台双臂式的设计虽然让台灯本体看起来会比较大台一点,但是可调整性会相当好,可以应对一般阅读、笔电使用、桌电工作等多种场景,白光下的照度也达到了A级的水准,能够满足较大范围的照明需求,是可以考虑购买的一台台灯没错…

openvpn中国官网

台灯开箱实测PART8 : Sylstar喜光全光谱LED台灯

Sylstar 喜光 LED可能客倌们没甚麽听过,但Sylvania喜万年就是颇为知名的世界级照明品牌了,去年小二测过Sylvania的灵感灯inspire,这次实测的则是系出同门的全光谱台灯,主打的是全光谱以及很好的光源品质,而具体表现就让小二来实测一下吧!

同样是双臂式的台灯,个人是比较喜欢双臂胜过单臂,有充份的角度让你去调整灯的高低与前後位置,可以更好配合你家的桌面空间使用

一般单臂虽然比较便宜,但能够摆放的位置就很有限,通常很难从例如萤幕後方延伸出来,高度也很难上下调整,个人建议卧室阅读灯可以考虑,但书房要认真读书、工作的环境可能还是优先考虑双臂的台灯

而新一代的台灯,相较於同样是双臂式的灵感灯,可以看到外观的质感上表现有更好,用於调节的关节处阻尼感也有进步,更加的流畅一点

首先先看灯头部分,长度约为32cm与灵感灯相同,以台灯来讲算是偏长的

用白黄光共63颗灯珠组成多种色温的呈现,可以从2700K呈现到5900K

台灯的控制是透过右侧的开关进行,要花一点时间习惯一下

而机器还有附一个远端控制小开关,在4-5公尺内都可以控制,同样是透过轻按、长按去做控制

操作起来就像这样,这样的控制方式其实还不错,可以手边直接就近调整

接着看一下灯光的照射范围,前後的照射幅度满大的

左右的宽幅也很不错,所以整体投射出来的照明范围确实够大

光线品质

对於光线品质小二关注的重点有几个:安全性方面会注意频率与频闪深度,光线品质上还会关注演色水准(含CQS 15色)与色温上下限,如果该台灯有多种色温可调,则针对最高色温与最低色温个别量测

使用的设备则为群耀的手持式分光光谱计,测试环境非暗室,但室内自然照度够低了,Sylstar这台台灯的光源品质相当优秀

首先是预设开机的4000k,全光谱的特色就是光谱相当连续,不像早期的LED光会有明显的峰谷,但小二要提醒的是这不代表灯光的蓝光会特别少,基本上蓝光的多寡还是看色温,高色温下蓝光占比就会高,所以如果担心蓝光问题的,不管是用哪台台灯,记得色温不要开6500K就好

而光谱连续的最大好处,个人认为是对於各种颜色的还原都更好,以这台的4000K为例

频闪深度也是低到测不出来,安全性上没有疑虑

而在黄光下的表现同样相当赞

亮白光的部分如下,可以看到前面提到过的,主要影响蓝光的就是色温,

而光线品质的另一个重点则在於照度是否足够且均匀,对此小二同时参酌中国的GB/T 9437-2016读写台灯作业规范与台湾的CNS 16048对於照度的标准设定:

上面的意义在於在台灯的照明范围内,是否都能保持足够的照明量,小二这次实测手边没有方便的照度计,所以改用手机搭配照度APP来量测,而这样操作必须要注意的是APP本身通常问题不大,反到是每家手机的sensor可能导致照度的读数有出入,所以小二是先用UPRTek这只光谱计的照度数字去对照人工”归零”,下面看到的萤幕读数除以1.5就是比较真实的数字

Sylstar在正下方测得照度约1,640 lux

50cm处为565 lux 左右:

30cm处平均照度则达1,150lux,各点为:

完全符合AA级的标准,且内外圈比约1:2,代表照射范围的光线明暗是相对均匀的,光线品质也很好,所以光线的感受体验会很不错

使用体验

以小二个人比较喜欢的4000K来说(还是白光,但没那麽白,算是一个从早到晚都可以使用的色温),在主要的照射范围内没有看到明显的亮暗落差

光的品质也很不错,但直得注意的是画面最右侧的位置已经看明显变暗,主要是由於若灯从萤幕後面穿出,会因为灯头是置中的,所以没办法像灵感灯或wit从一侧往另一侧延伸出去,即使灯头达32cm长,也比较建议维持单人使用就好

而搭配桌电萤幕使用时,只需要调整到适当高度,就可以提供整张桌面相当充份的照明(单臂的高度略短於22寸萤幕高度,所以建议摆放在萤幕的正後方

实测小结:

简单整理一下Sylstar 全光谱LED台灯的实测资讯如下:…

openvpn中国官网

拖地机器人实测:iRobot M6

说到拖地机器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有购买这种产品的必要,毕竟市面上似乎已经有许多扫拖合一机器人,为什麽还会需要买一台专门的拖地机器人呢?

很简单,因为那些机器人都拖不乾净

为什麽小二敢这麽说?因为扫地机器人跟拖地机器人的侧重本来就不一样,扫地机需要快速通过,还要有一定脱困能力;拖地机则是需要与地面足够贴合以确保拖地的效果,这先天上的冲突导致机器只能选择一边站,多数产品都选择扫地机的那边,所以有着相当鸡肋的拖地效果(一般二合一的拖地效果请参考这篇)

少数选择侧重拖地功能的,则是牺牲掉扫地机原有的越障能力,例如玻妞LEGEE-688(顺带一提,如果你要买真正有拖地能力的二合一,个人目前只推荐这台)

目前来说要达成居家环境完整清洁,可能还是需要仰赖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各一,而这就不能不提到目前市场上的巅峰组合,iRobot s9+加上M6拖地机器人了,s9+扫地机器人的实测可以参考小二这篇

而M6则是基於380系列的方形机身进行升级,基础尺寸如下:

iRobot的拖地机总算是进入了能规划的时代,可以看到M6有与s9+相同的镜头配置,有规划能力才能应对多房型的家庭环境,而前方也有降低擦碰用的缓冲感应

机器正面的喷水孔,湿擦模式下就会启动喷水,官方说法是可以软化污垢,对小二来说也少了一般渗水式水箱可能发生的漏水问题,更可以不受限制的加大水箱大小提高清扫面积,下方则是不沾手卸除抹布的按键

正面掀开可以看到一个可以提起并取出的水箱

水箱大小为450cc,以小二家室内19坪,实际打扫面积约9-10坪来说,满水状态下大约足够进行两趟清洁,各位客倌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家中的大小判断是否符合需求

翻过来後可以看到机器前後有各两组的红外线防坠落侦测,中央则是辨识卡的读取装置,用来判断使用的清洁垫类型

标配的清洁垫有三种,分别是可水洗的湿擦清洁垫(台湾限定版本)、一次性的乾擦及湿擦清洁垫,另外还有贩售可以水洗的乾擦清洁垫。

同样传承过往Braava jet 240同样是用辨识卡让机器判断,装上後自动采取对应的模式,所以如果觉得原厂清洁垫太贵想要自己拿抹布客制一下的话,就记得要把这块缝上去(嘘)

装上清洁垫後就可以来让拖地机上工罗

行走路径

m6有赖於使用镜头辨识,对於整体室内的掌握度比起前代好上许多,而基本的行走方式如影片所示,湿拖模式同样是後退喷水(避免喷到墙壁)後,再往前通过的反覆前後,这种擦法相当花时间,但也因此而得到较深度的清洁效果

拖地效果

拖地效果的测试基本上以咖啡渍最有监别力,因为这是一般家庭很常遇到的污渍且相对棘手,最为适合拿来测试拖地效果,一般扫拖二合一的擦过基本等於没擦,而M6擦过的表现可以直接看一看影片

来放个对照图看一下before/after,可以很清楚看到静置一段时间的咖啡渍已经有种黏答答的感觉了,M6同样是可以路过两趟搞定,右边照片上方是刻意只让机器擦边通过一次作为对照使用,可以看到还有一点脏脏的痕迹

APP控制

当然有了APP,对於模式就可以有比较细部的设定,以小二来说就是让机器自行判断,但喷洒量会设定为低

而M6使用同一套iRobot APP来进行控制,也因为有镜头能辨识,所以能够像扫地机一样建立完整的地图,从清扫纪录可以看到,与扫地机约略相同的覆盖面积(实际行走9坪左右)大约须要花上1.5个小时,扫完後电量也能维持在50%出头,所以水箱与电量的设计是有搭配的

约足以支撑室内35坪左右的拖地清洁(实际行走20坪内)

而如果中途电量不足,也可以做到规划式机种必备的【回充续扫】

之所以把M6跟s9+放在一起,当然就是因为这两台可以彼此连动,但如果你觉得搭配s9+价格太高,也可以改选i7或980等产品,同样可以透过APP连动(但地图是分开储存并不通用,因为有些地方是扫地机可以上去清洁但拖地机不行)

  

因为当地图完成後可以编辑房间,所以自然也可以针对特定空间进行先扫再拖的清洁

而因为有办法设定分区,所以自然也可以针对先後顺序加以调整(例如把厨房放在最後),又或者是只针对特定几个区域清洁

上述都设定好了,就可以在扫地机器人打扫完之後看到这个感动的瞬间:扫完地的机器人回家後自动把集尘盒清空,而且滚刷本身几乎不卡毛不用维护;拖地机器人自动出发,用很乾净的方式深度的拖过家中各个角落

而你只需要坐在沙发上看他们表演,还有比这更爽更轻松的吗?

总评小结

iRobot M6规格基本整理如下:

拖得乾净、能够大致完整覆盖家中环境,能做到这两点就已经是台很不错的拖地机器人,而可以跟自家本身品质就相当好的扫地机器人连动,让整体的使用体验有再上一个台阶

价格是真的不便宜,但也是真的棒,相当适合预算充足只缺好产品来满足需求的客倌…

openvpn中国官网

石头S7 maxV Ultra初期使用评估

扫地机器人的目的是解放人类打扫的双手,所以清扫乾净以外,解放(让你可以多懒)程度也会是这个产品的关键指标

过去有段时间,扫地机器人产品的差异只在吸力进步以及覆盖率提升这两件事情上,有点无聊到小二2021年直接就没写评比文(因为推荐的机器以及原因基本上跟2020年一样),但近期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又开始爆发起来,主要是之前一些产品的重点功能开始整合起来,像是:

上面单一项功能都不错,而整合起来後更是让好用程度往上飞跃,而目前做到完整整合的,至少其中一台应该就是石头的S7 MaxV Ultra了 (陆版参考G10S)

小二因缘际会有机会先拿到S7 MaxV Ultra快速感受几天,就先快速带各位客倌看一下这台产品吧,扫地机的本体(S7 MaxV)就是S7跟S6 MaxV的综合升级版,带磨砂感的外观质感upup,石头目前扫地机一个小小但是很有用的功能就是按键锁,不怕被爆走小婴或是好奇小猫误触

正面的镜头辨识有所改版,但主要的辨识原则仍是透过两侧的光碰到障碍反射接收到後判断有障碍

对於正前方的障碍规避非常的好,常见的家中障碍都可以正常的辨识并规避,所以正常一趟扫完,就可以看到家中有那些地方有掉东西在地上(不用再怕小东西掉到地上就不见了)

在暗处环境(例如沙发下、暗室等)会自动补光,确保能够维持辨识,而从这边也可以看到从S7开始主打的自动升降抹布板,在碰到地垫、地毯之类的材质会自动抬升,避免弄湿

如果没有搭配基站的话,就需要像一般的扫地机器人一样定时清理集尘盒

内里部分还算好整理,没有太多麻烦导致难以清洁的缝隙

底部部分可以看到分成两大块区域,前半段的移动与吸尘,以及後半段的抹布

单边刷、6组防坠落侦测,非常标准的配置,机器本身运转时也会配合滚刷长度,让机器靠在一个刚好能扫到的边缘,这样的好处是机器的碰撞很少,但对於角落的打扫比起一些拼命贴的机器就偶尔会漏一点点,但仍在很不错的范围

浮动式的吸口,要注意的是後方有一个小小的胶条,可以帮忙刮(挡)脏污,增加清扫效果,同样是一个小小,但很有帮助的设计点,比较可惜的是机器为了要维持圆形机身造型,滚刷的长度始终有限且无法前置

滚刷是纯胶刷,这种的造型比起一般的胶毛混合刷来说,音量会稍微大一点点(但石头这台还是称的上安静),最主要的好处是不卡头发,运转过程中会让头发往两侧被收集起来,後续维护就很简单,甚至不用剪刀

後方则是容量200ml的水箱,可以按压直接向後取出,供水的方式可以手动加水或是让基站自动补水,虽然有基站自动补水一定是优先用基站,但假设遇到透天之类需要多楼层打扫的时候,就不用把机器扛回基站楼层补水

另外从S7开始有的升降抹布架还是主打特色之一,充电的时候会保持升起状态

基站的部分则可以分成上下两块区域,上半部真的很像咖啡机XD,由左至右分别是污水槽、净水槽以及集尘座

水箱的容量是3L,但并不是全部都拿来只补水箱的水(部分水是用做抹布清洁用),个人判断加满一次水大约可以支持2-3天的打扫就差不多了

污水槽则是存放清洗抹布後的脏水,理论上清水一部份是用於清洁抹布後吸入污水槽,另一部分是拿来拖地板,所以污水满的速度必然比清水消耗速度快很多,对於很懒的人来说应该可以补个2-3次水後再倒一次脏水就好,但可以的话还是每次补水都顺便清一下吧XD

每次回洗大约需要2分钟的时间,回洗过程顺便把水给补满,这边一个影片没拍到的注意点,就是机器在回洗的时候抹布板是升起的,所以不用担心擦了脏东西会一路拖回去,但如果拖地过程还能够特别判断累积脏污,自动判断回洗时间点就更加完美了

也可以在APP上设定回洗的频率(by分区或是时间),如果追求最乾净,家中小的话就选按分区,这样扫完一块位置(例如厨房)就会马上回去洗完再出来继续工作

而基站下半部分最为主要的就是抹布清洗部件了

实际清洗的方式就是上面看到的那组尼龙刷头前後来回刮除脏污(影片来自石头官网示意)

洗完抹布後,假设清洁结束,就会倒个方向,屁股朝外进行充电,在此同时抹布架会保持抬升状态试图自动风乾

最後针对各位客倌可能会有的疑问与小二的判断,简单出个QA吧

Q1. S7 MaxV Ultra扫拖的乾净吗

覆盖能力上,石头这种使用雷射方案的已经非常稳定,绝对都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走过所有能走的地方,最高速吸力5KPa也称得上顶规,除了边角因为机身造型没办法完美贴合外,其余地方基本上都是会尽量走过且能做到扫吸乾净的程度

而拖地表现受益於拖地板会下压与震动,从S7开始拖地表现就直直上升,面对乾燥後已经黏黏的咖啡渍,能够很顺利的一次通过就清洁至大致乾净的程度(补充:时间不够让小二静置到完全乾掉的超黏状态,之後有时间会补测,但这个是已经有一定黏度的状态了)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短短的40cm的横幅,机器来回折返总共10次,代表每次的横向移动幅度很小,这也是拖地与清扫效果能够叫好的原因之一…

openvpn中国官网

空气清净机开箱实测PART 111:3M 全净型 FA-V500

前阵子小二实测过3M的FA-V300空气清净机,整体表现上其实有兼顾到一定程度风量与音量,且除味也有一定表现,本次小二实测的是同系列中更大台的FA-V500,清净机的实测会着重在下面这些项目:

1.机体外观及进风、出风
2.各滤网外观及净化机制评估
3.机器功耗与预估年电费
4.不同档位的音量及风量
6.污染清洁速率
7.气味处理能力评估

机体外观

理论适用坪数应约为20.1-26.8坪,话不多说,机器庐山真面目在此!FA-V500与FA-V300的造型与一般清净机迥异,黑金配色很特别,而FA-V500在占地面积与V300相同下,往上长高了40cm,原本噜噜猫可以直接飞上去V300,换成V500则是初次跳跃就失败XD

机器是朝正前方出风的,摆放上要注意前方净空

机器是从右方单侧进气,与V300相同的右进前出方式,摆放上需要先评估家中环境位置

侦测器在背面,同时可以侦测固体微粒/TVOC/甲醛,背面稍微保留个5-10cm就可以,甲醛侦测因为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现行各家清净机内建的侦测数值,个人建议当作参考即可

FA-V300跟V500相同,摆放上需要保持前方畅通,右侧至少保留个10-20cm方便进气,如果左右净空的摆放当然最好,如果为了节省空间,非得单侧贴着摆放的话,V300因为机身高度不高,可以放在沙发侧边之类的位置,V500的高度就不太适合,个人初步判断可能要靠着柜体比较好

显示与触控面板都是做在机器顶部,功能上也很单纯直观,并可以透过滑动切换显示

污染判断标准大致为:

滤网外观

侧面打开盖板就可以看到3M的滤网,大致可以理解为两台V300往上叠

盖板上罩有一层前置滤网

FA-V300与FA-V500滤网的状况相同,虽然本身较厚,不过采用的是夹碳布,且折数较少,也意味着滤网展开面积不会太大,耗材开支记得纳入考虑项目

滤网上同样有识别用的RFID tag,所以安装方向上下别搞错,而如果使用副厂滤网(假设有厂商有卖的话),会因为没有RFID可供辨识,导致滤网寿命无法判断,机器会持续显示需更换滤网(仍可运作)

另外3M之所以使用RFID,除了杜绝副厂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要提高对滤网寿命的判断效率,官方说法是透过机器不同风量下的运转时间加上当时的污染侦测数值去做加权,这种纳入CCM概念的作法会比起单纯倒数计时3000小时之类的方式科学许多,原厂自主的标示是因应环境污染程度高低,大约是0.5-1.5年更换,尚属合理

机器耗电

FA-V500的档位共三档,功耗实测为15w / 31w / 86w,预估年化电费用大约为1,023元,以高CADR大坪数机种来说算是正常水准

各段风量音量表现

FA-V500音量相较於FA-V300高出一些,低速已可直接听到微弱的声音,中速的话稍微明显但仍可接受,高速档就真的比较大声了

风量部分各档位表现如下,以同级产品来说低速风量很不错,中速则相对更出色一点

洁净速率测试

使用的机器是Dylos DC1100 pro,测试方式如下

1.Dylos侦测器放在空间中央,高度为120cm(接近人呼吸空气的高度);
2.以开火不开抽油烟机的方式快速制造污染,采自然扩散(不另透过风扇等方式加速混匀)
3.清净机落地放置於污染对角位置,同时确保机器进出风口不受阻挡,且出风不会直接对着Dylos
4.在dylos读数超过设定阈值(40000)之後关火停止制造污染,并等待读数停止上升
5.打开清净机锁定强档,开始记录数值下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