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vpn安装

越智慧越危险 工控资安走入AI攻防世代

工控场域存在多重的资安风险,只要网路或设备有漏洞,就可能导致骇客入侵系统。人工智慧(AI)也成为工控资安的新挑战,既有助於优化资安机制,也是骇客有力的武器。 IT/OT融合引发资安挑战 根据Fortinet调查,全球将近75%的企业在2022年遭受一次以上的网路入侵攻击。因此工厂营运必须考量IT与OT如何融合,并实现资安防护。而企业建立资安机制一定会动用额外的资源,在导入的过程中,需要思考资安防护与维持营运之间的平衡。……

openvpn安装

深度学习可怕应用,现在连键盘敲击声都会出卖你的个资

现代人总被耳提面命不要在网路上公开自己的任何个人资讯,以防恶意人士窃取、盗用;但你有想过,现在就连你敲击键盘的声音都可能透露出你正在输入什麽资讯吗?

据《Bleeping Computer》报导,英国大学的研究人员训练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模型可以从麦克风纪录的键盘敲击声中窃取用户个资,准确率达 95%。研究人员也利用这种模型来测试 Zoom 会议当中所获得的键盘敲击声,虽然准确率下滑到 93%,但危险性仍相当高。

但恶意人士收集键盘敲击声能获得什麽资讯?事实上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因为这有可能会将你的帐密、与他人的讨论,抑或是其他敏感讯息泄漏给第三方知道。

恶意人士要怎麽透过这种方式来收集你的敏感资讯?攻击的第一步就记录攻击目标键盘上的敲击键声,因为训练预测算法需要这项数据;恶意人士可以透过攻击目标附近的麦克风或手机来实现,像是手机就可能早已被某个入侵其麦克风的恶意软体所感染。

又或者恶意人士可能会躲在某个 Zoom 会议当中,在攻击目标输入讯息时录音,并取得敲击键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是透过收集 MacBook Pro 上 36 个按键,并记录下敲击每个按键 25 次的声音来收集训练模型的数据。他们从记录中生成的波形、频谱图,让每个按键声产生可识别差异的可视图,并执行特定的数据处理步骤,以增强可用於识别敲击键的讯号。

这次英国大学研究团队使用的设备有 MacBook Pro(都使用同一台电脑来收集数据),以及一部放置在距离目标 MacBook Pro 约 17 公分处的 iPhone 13 mini,另外也搭配了 Zoom 应用程式来收集数据。

研究团队所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於智慧手机麦克风所记录的数据准确率达到 95%,透过 Zoom 来获取的数据正确率则有 93%,另外也使用了 Skype 来取得键盘敲击声,虽然准确率较前二者低(91.7%),但危险性仍相当高。…

openvpn安装

库克称苹果「多年来」都有投资生成式 AI,但 Apple GPT 仍不见踪影

苹果稍早公布 2023 年第三季财报,虽然执行长库克并没有被问及任何「Apple GPT」问题,但接受外媒采访时表达,如何於未来产品使用生成式 AI 的立场。库克发言显示,苹果多年都有投资,但市场迟迟看不见相关产品或服务也是现实。

《路透社》报导,库克称研发支出增加是因大力投资生成式 AI,现在生成式 AI 也占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重要投资比例。

库克表示多年来苹果一直研究生成式 AI 等各种人工智慧,也会继续投资创新,并负责任使用这些技术改善苹果产品。

即便库克自己提到生成式 AI 话题,但对目标听起来仍含糊不清,究竟苹果生成式 AI 最终会整合至 Siri,或将来会看到名为「Apple GPT」的聊天机器人,目前尚未有答案。

之前有消息称,苹果其实对聊天机器人应为消费者做到哪些事没有明确战略;据说是因苹果两位高层对推动 AI 发展有明显分歧,想看到产品的消费者,可能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 Apple sees sales slump continuing, shares drop 2% despite beating sales expectations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openvpn安装

AI 概念股或「沾光潮」?专家示警和当年 .com 泡沫很像

今年美股科技类股表现不俗,年初至 7 月 26 日涨幅为 43%,又以微软、辉达(NVIDIA)大型科技股表现最优异。许多企业喊 AI 题材,实则人工智慧加持相关产品,仍看不出能成为新主力。专家更示警,最近风潮,和 2000 年 .com 泡沫愈来愈像。到底还能撑多久?泡沫何时破?

我们正在迎接AI人工智慧泡沫吗?

随着ChatGPT引发热潮,投资人纷纷期待ChatGPT背後的大语言模型,能为各产业所用,如微软将GPT与自家办公软体结合、Google跟上脚步也推出Bard,每当有产品发表,股价就狂飙。

至於晶片设计业者NVIDIA(辉达)和AMD(超微半导体),更因为提供运行AI必须要有的GPU绘图晶片「铲子」,预料将从这波风潮受益。也因此近期备受外界看好,更串联台股包括广达、纬颖、华硕等AI概念股频频上涨。即便其实公司营收人工智慧占比仍不明显。

在这股喊AI就对了风潮下,可想像的是人人都想沾光,除了前述大厂,全球许多新创企业,近期也纷纷寻找将生成式人工智慧与自家业务整合的方式;又或从零开始开发,吸引资金。

创投疯AIGC、散户疯AI

到底这波AI沾光潮有多热?《CNN》报导,创投机构上半年至少投资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慧生成内容,ChatGPT便是其一)相关公司超过152亿美元,含1月微软宣布投资OpenAI 100亿美元。

但开发ChatGPT的OpenAI至少能用数亿用户证明自己有市场地位。6月法国新创Mistral AI种子轮就募得1.1亿美元,创欧洲史上最大种子轮募资纪录。但Mistral AI之所以受青睐,主因是创办人阵容够强,分别来自Google买下的DeepMind及Facebook。

此外,领投Mistral AI的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表示,全世界仅约70~100人拥有开发且改善大语言模型的经验,是另一特点。但Mistral AI仅创立四周,根本还没有任何产品,也没有敲定任何客户。

尚无产品、尚无客户,就能得到钜额资金,这场景和2000年「.com网路泡沫」十分相似。

人工智慧界独角兽Stability AI创办人,直指这波就是泡沫

开发Stable Diffusion的独角兽Stability AI,创办人暨执行长莫斯达奇(Emad Mostaque)直接以「.AI泡沫」形容人工智慧热潮,他认为现在人工智慧发展还没有准备好大规模应用,如因安全性问题,金融服务尚且无法落地。

但莫斯达奇还是肯定AI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身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性甚至高过5G。Web3後,投资人找到生成式AI为投资目标,因此催动年初至今一连串投资。

目光拉更远,不只生成式AI,人们看好整体AI发展。尽管宏观经济种种因素不变,如仍未结束的俄乌战争、通膨虽放缓但尚未结束、继续升息的可能性高,且欧元区经济连续两个月萎缩,但美股仍因对人工智慧的期许脱离熊市。

(Source:Unsplash)

2000年的.com热和这波AI风潮很像,但还是不一样?

openvpn安装

OpenAI 与美联社协议,选定新闻资料训练 AI 模型

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训练 AI 模型的资料来源,将获得 Associated Press(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Shutterstock 等大力帮助。

美联社与 OpenAI 达成为期 2 年的协议,将利用 OpenAI 技术和产品的专业知识,探索新闻产品和服务应用生成式 AI 的使用案例。与此同时,OpenAI 在未来 2 年内能以美联社选定的新闻内容训练 AI 模型,内容甚至可以追溯至 1985 年的新闻。至於後端如何共用技术,2 家公司仍在研究细节。

「生成式 AI 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对新闻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很高兴 OpenAI 认识到基於事实的无党派新闻内容对於这种不断发展的技术至关重要,并尊重我们智慧财产权的价值」,美联社资深副总裁 Kristin Heitmann 指出,美联社将坚定支持确保智慧财产权受到保护、内容创作者获得公平报酬的框架。

美联社是最早在新闻报导使用自动化技术的其中一家新闻机构,像是自 2014 年开始自动化产生企业财报内容,随後增加自动化产生一些体育赛事的预览和回顾,以拓展新闻产品。美联社也使用 AI 技术,帮助转录记者会等现场活动的音讯和录影。今年 5 …

openvpn安装

AI 变声器获 1.8 亿元募资,拥 50 万用户的 Voice.ai 为什麽成实况主神器?

「AI 孙燕姿」影音平台唱过的作品,几乎比孙燕姿本人作品更多。有人认为 AI 模仿孙燕姿维妙维肖,也有人认为 AI 侵害歌手权益。

谈到用AI模仿或转换声音,几乎脱不了负面观感。但对实况主、Vtuber(虚拟网红)来说,用AI转换声音,不只让他们从众多创作者脱颖而出,也是区隔线上人格与真实生活的方式。

Voice.ai就是主打即时转换声音的AI公司,提供超过5万种声音,甚至用户可自行凑出理想声音,从2016年至今,Voice.ai累积近50万名用户,受许多实况主、Vtuber及内容创作者爱用,且七成都是男性用户。

今年6月Voice.ai还获得Mucker Capital及M13新一轮投资,期待将声音科技与其他领域结合,创造新可能。

打造语音助理Alexa前身,Voice.ai创办人看好声音转换潜力

Voice.ai之所以会受期待成为语音转换革命者,与创办人Heath Ahrens息息相关。

▲ Heath Ahrens。(Source:Heath Ahrens)

Heath Ahrens在AI及声音转换领域深耕超过15年,参与过多项语音产品及研发,包括2007年世界首个文字转语音平台iSpeech,以及以iSpeech基础改良,2012年推出视为亚马逊语音助理Alexa前身的iSpeech Home。

除了系统研发,他也陆续推出超过50个以声音为核心的手机应用程式。秉持着想让AI技术民主化的决心,他决定从熟悉的语音科技领域创业,2016年创立Voice.ai,希望透过AI协助,让使用者找到自己的声音、建立自主声音认同。

Voice.ai协助跨性别族群找到自己的声音

提到语音转换服务,总会想到市面常见的变声器。但不同於变声器只能使用系统预设的固定声音范本,Voice.ai除了有内建声音库供使用者选择,也开放使用者上传想要的音讯,自行拼凑、创造理想的声音。

透过社群合力扩大声音资料库,Voice.ai开放至今有超过5万种声音供用户使用,范本含名人、卡通人物、政治人物等,Discord频道也突破10万人。

▲ Voice.ai开放至今有超过5万种声音供使用,含名人、卡通人物、政治人物等。

巨量声音资料库使Voice.ai推出後深受实况主、Vtuber及内容创作者推崇,透过直觉简单介面,使用者可无痛使用语音转换服务,找到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符合线上人格的声音,并与Zoom、Discord、〈当个创世神〉等知名平台合作,让使用者不需经重重步骤,就可透过Voice.ai轻松改变声音。

▲ Voice.ai可串连Discord等多平台。(Source:Voice.ai)

《TechCrunch》报导,Voice.ai使用者近七成为男性,除了男性使用者,跨性别族群也是Voice.ai重要使用者,语音转换服务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并探索声音认同。

Voice.ai语音转换服务目前免费,使用者可上官网选择自己电脑系统版本下载软体,也有付费方案,提供更高品质声音效果。

Voice.ai如何避免道德争议?

当许多企业看到语音转换领域的未来发展性,Voice.ai 6月收到600万美元投资,投资者有台湾企业家许惟量创办的Mucker Capital和M13。

Mucker Capital主导新创投资的Omar Hamoui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愿意投资Voice.ai,是欣赏将过去专属大型公司的AI应用服务,透过简单易懂的介面介绍给民众使用,也看好他们未来达成AI技术民主化愿景。

Voice.ai表示,日後将扩展招募科技人才,让声音转变使用情境不再限於日常对话,而延伸至唱歌等娱乐导向。随着使用者相互推荐,伺服器用量逐渐拉警报,Voice.ai表示也会将部分募资用於扩展处理量能,并继续最佳化使用者体验。

除了系统处理负荷量受挑战,如Deepfake技术推出时引起伦理问题,该如何避免冒用造假成AI应用难解之谜,不过提供类似功能的Voice.ai却不太担心。…

openvpn安装

欧盟AI管制新进展:全面禁止人脸辨识?

欧盟议会通过全球第一部完整管制AI的法律,其中全面禁止人脸辨识於公共场合的即时使用,除了隐私权、种族平等的考量之外,许多议员也认为这样的大规模监控逾越了民主国家的底线。

撰文|谢达文

来源:MotionElements

2023年6月14日,欧盟议会以499票赞成、28票反对、93票弃权的悬殊票数,高票通过全球第一部完整管制AI的法律。外界普遍预期,这样的法律将会有设定产业标准的效果──这是因为,对於绝大多数的AI开发者而言,欧盟都是重要的市场,一旦欧盟设定好管制标准,各家公司在开发时就有很大的动机遵循这些标准,以免在欧盟商用受阻;更何况,国际间标准设定会互相影响,欧盟率先订定标准之後,其他国家在立法时也会参考,更会增加这些规则的影响力。

而在这一次的欧盟法制定中,一个争议较大的主题,就是关於AI是否可以用於人脸辨识(或更广泛来说,各种生物特徵辨识)之上,这个主题预计仍会持续辩论下去。在这次欧盟议会所通过的法律案中,欧盟议员们决定全面禁止在公共场合「即时的人脸辨识」 (O’Carroll, 2023 ; Volpicelli, 2023)。也就是说,按照这部新法律,欧盟各国的警察机关和其他单位不可以用AI对即时的监控影像进行人脸辨识,没有任何除外条件;在此之外,雇主也不可以使用近期被讨论的「人脸情绪监控」,不可以用AI监控自己的工人是否有疲倦、怠职等状况(中国目前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监控卡车司机是否疲倦)。而既然这项技术可能在欧盟被全面禁止应用,开发商开发相关功能的诱因也会大幅减少,可能会转而投资其他应用。

之所以只说是「可能」被全面禁止应用,而非确定,是因为根据欧盟的制度,在欧盟议会通过法律之後,还需要经由议会、执委会(相当於欧盟本身的政府)和欧盟理事会(各国政府的代表)三方协商对话,而执委会本来所提出的法案草案当中,虽然也严格限制即时使用人脸辨识,但其实有提出一些除外条件可以使用;此外,一些欧盟国家政府也已经开始研议AI用於即时人脸辨识,比如法国政府就已经通过法律,要在2024年巴黎奥运使用即时人脸辨识执行安全监控。这意味着,这项规定是否能存活,在後续的协商中仍有变数。

「这是中国在做的事,不是我们会做的」

为什麽欧盟那麽多议员坚决反对人脸辨识的使用?除了隐私权的争议之外,在议会辩论中,议员们也提到人脸辨识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公平,造成实质上的种族歧视(《预测准确就好了吗?谈人工智慧的不公平》,谢达文,2023)──英文中有一个专门的词称为racial profiling,中文有时翻译为种族貌相或种族定性,就是用来指称基於种族的差别执法,议员们相当担心允许使用人脸辨识会导致这个状况更为严重。

但除此之外,从议员们的发言中也可以发现,许多议员认为,将AI人脸辨识用於即时监控影像,实在太过像是反民主威权国家的行径。欧洲议会有所谓报告人 (rapporteur) 的制度,议会会指派几位议员主导法案的审议与协商,而一位报告人、来自罗马尼亚的自由派议员Dragoș Tudorache就说:「在欧盟的我们,不要大规模监控、不要社会信用分数、不要预测性执法,就是这样──这是中国在做的事,不是我们会做的。」(Deutsche Welle, 2023) 从这个发言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中国在国内、特别是在新疆所进行的AI人脸辨识等监控,已经大幅影响欧盟政治人物对於「红线」的认知,认为这样的作法「不是我们会做的」事情(对於中国如何在新疆利用AI等技术进行监控,可参考最近出版的《新疆再教育营:中国的高科技流放地》一书,Byler,2023)。

除外条件规定遭到否决

在这条规则在立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一个变数。代表欧洲中间偏右政党的欧洲人民党 (European People’s Party, EPP) 虽然大体上支持这项法律,但却提出修正案,希望设定例外可以使用AI於即时人脸辨识的三个条件:协寻失踪人口、防止恐怖攻击,以及侦测有欧盟逮捕令在身的人 (Liboreiro and Sanchez Alonso, 2023)。

本法案的另一位报告人、左派政党的议员Brando Benifei公开指责EPP在进行「政治操作」,指出EPP在委员会阶段明明支持这一项规定,但在最终表决时却另外提出法案,是不尊重协议的作为。

不论如何,最终EPP无功而返:这项修正案获得235票支持,但有335票反对,并未获得通过。而在修正案失利後,EPP党团仍然集体支持法律案本身。这样的结果将让议会之後在与欧盟执委会和理事会协商时,可以站在更有力的位置,可以要求另外两个单位更尊重议会的决议,继续采用较严格的标准面对人脸辨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Lisa O’Carroll, 2023,
openvpn安装

Stability AI老板大胆预测:5年内,人类程序员不复存在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Stability AI首席执行官Emad Mostaque(伊玛德·莫斯塔克)再次将自己陷入「众矢之的」。

究其原因,是他在最新一场采访中声称:

未来五年内将不会有人类程序员。

而理由是:因为像ChatGPT这类工具已非常擅长写代码。

此外,他还表示:

到2024年底,ChatGPT将在每部手机上直接可用,无需互联网连接。

消息一出,各大佬就坐不住了。

先是统一建模语言创建者Grady Booch一连发了三个「Wrong」,批评他「大错特错、毫无疑问的错」。

随後马库斯立马站队:

对不住兄弟,我站Grady这一边。我们绝对不可能在5年内就不再需要程序员了。不信咱赌5万。

还有大V嘲讽:

这个想法不就跟辅助驾驶系统刚发明之後,有人就认为五年内就能实现L5级自动驾驶一样吗……

所以,具体怎麽一回事?

「AI五年内取代程序员」

此次采访的发起人为美国奇点大学创始人Peter H.Diamandis,简单过一下重点内容。

首先,毋庸置疑,生成式AI的兴起让人在按耐不住的兴奋之余,也有不少担忧。

其中就包括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可能会完全取代一些人类的工作。

对此,Emad率先将程序员推到了最前面。

他在谈及AI未来以AI如何编写代码时表示:

对於人类程序员来说,他们的未来不太光明。我认为这个职业五年内就会消失。

对於此等难免会有争议的观点,他表示有数据支撑:

(1)来自GitHub的统计显示,目前该平台上的所有代码有41%都是由AI生成的。

(2)Stability AI的图像生成器Stable Diffusion只用短短3个月就使它在GitHub上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

说到Stability AI,他则话题一转,称自家公司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即为「社会OS」构建模块,让AI造福每一个人,让每个人、公司都拥有一个能够反映他们自己独特个性的人工智慧系统。

你会有一个银行家GPT,也会有一个董事会GPT来取代你所有垃圾的董事会成员。

(此时此刻,Stability …

openvpn安装

谈到晶元、谈到龙芯之母,国科大校长哭了

7月2日消息,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毕业典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新任校长周琪院士发表毕业致辞。

周琪回顾了多位院士科学家感人故事,在谈到前不久去世的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黄令仪时,周琪哭了。

为了尽快解决国家晶元「卡脖子」问题,黄令仪年近80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在演讲中,周琪一度哽咽,时不时抹鼻子、擦眼泪。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永远不要再让『卡脖子』的那双无形之手遏制我们的发展。」周琪对国科大毕业生说。

据了解,2023年4月20日,「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享年86岁。

2002年,黄令仪带领团队打破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困局,研制出我国首款CPU晶元「龙芯1号」。

之後,龙芯团队相继研发「龙芯2号」系列晶元,其中,「龙芯2E」的性能是「龙芯1号」的25倍,已经接近当时世面上英特尔奔三处理器。

在黄令仪和「晶元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晶元已经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央视《面对面》节目曾采访了龙芯总设计胡伟武,在回答」希望未来人们提到龙芯时是怎样一种评价「的问题时,胡伟武直言,希望人们买电脑的时候,买龙芯不是因为要支持自主,而是基於它性价比的考虑,就喜欢它,这样我们生态才能做成。

「人们提到龙芯、提到这帮人的时候,觉得这帮人还是做实事的,说到能做到,就行了。」胡伟武说。

「中国龙芯之母」 黄令仪

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的讣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黄令仪同志因病抢救无效,於2023年4月20日5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80多岁仍奋战科研一线,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研究「中国芯」。她曾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乾祖国身上的耻辱。」

来源:IT之家、央视、中国青年报等…

openvpn安装

为什麽同样的COVID-19对人的影响却不同?研究人员有了新的见解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与针对COVID-19的免疫反应有关的遗传活动调节器。在感染的初始阶段,其表达的改变与COVID-19严重程度的血液特徵有关。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一组科学家在生物学副教授 Youssef Idaghdour 的领导下,与阿布扎比几家医院的医学专家合作,研究了 microRNA(调节基因活性的小 RNA 分子)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

居住在阿布扎比的 259 名未接种疫苗的患者感染了 COVID-19。 他们确定了某些与免疫反应减弱和入住 ICU 的可能性较高相对应的 microRNA。

纽约大学生物学副教授 Youssef Idaghdour 博士。 图片来源: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友情提供

在此过程中,他们绘制了来自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未接种疫苗的 COVID-19 患者血液 microRNA 结构的第一张基因组图,这些患者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代表性一直不足。

研究人员确定了感染早期 microRNA 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特定的血液特徵和免疫细胞死亡有关,从而使病毒能够逃避免疫系统并增殖。

该系统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基因构成会影响免疫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为如何改善患者的预後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鉴於样本的多样性,这些发现有望适用於居住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和南亚的世界上大约 30% 的人口。

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人类基因组学》杂志上。 研究团队展示了多组学数据集的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的基因型、miRNA 和 mRNA 表达,并结合了电子健康记录的表型。 研究人员分析了入院时测量的 62 个临床变数和 …